方之见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繁體中文
  • Tel:4008-850-110 Mail:kcf@kcf.com.cn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咨询项目
  • 培训计划
  • 咨询流程
  • 服务案例
  • 管理专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交流
  • ▲ 热门点击: 2022年公开课表下载 | 月度公开课表 | 六西格玛专题 | ISO9001 | ISO14001 | IATF16949 | ISO13485 | ISO14064 | ISO45001 | ISO22000 | QC080000 | ISO27001 | 安全生产标准化 |
    方之见 咨询项目   Consulting Project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
  • IATF16949汽车行业体系认证
  • ISO14064温室气体检测认证
  • ISO45001安全卫生系统认证
  • ISO20000IT服务标准化认证
  • ISO17025实验室认可服务
  •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AS9100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FSSC 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 TL9000电信业质量体系认证
  • QC080000电子电气元件标准认证
  •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
  • 6sigma(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 FSC-COC森林产销监管链认证
  • RBA 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
  • IRIS国际铁路标准认证
  • ROHS&WEEE认证
  • BRC全球食品标准认证
  • GMP良好作业规范
  • ICTI是国际玩具业协会认证
  • WRAP环球服装生产社会责任认证
  • 安全生产标准化
  • BSCI验厂认证
  • GJB9001B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
  • 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
  • 方之见 培训新闻   Training News
  • 课程动态|2022年中...
  • 课程动态|2022年中...
  • 2022年6月22-24日...
  • 课程分享|2022年5...
  • 课程分享|2022年5...
  • 课程分享| 2022年...
  • 课程分享| 2022年...
  • 课程分享 | 4月14...
  • 课程分享 | 4月14...
  • 课程分享丨1月13-...
  • 课程分享丨1月13-...
  • 课程分享 | 1月14...
  • 方之见
    方之见
    方之见
    网站首页 > 管理专栏 > 方之见 管理专栏
    分享 | 质量数字化的核心逻辑与持续改进
    时间:2021-12-6 9:53:22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181次

    宋老师上周,应邀给无锡市某政府部门主办的线上公益分享课堂做了一个分享,讲的主题是《数据分析与过程改进》,大家反馈还不错。

     


    其实,数据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网上都在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社会上很多企业,也已经不满足招聘质量度量工程师了,开始设立 质量大数据工程师的岗位,有些是真开始干质量大数据,有些其实干的还是原来的活,为的就是追求时髦、套个新概念而已。

    宋老师今天主要谈谈质量在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变革。

    1.

    如何定义质量数字化?


    任何的变革出发点,都应该是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出发点也是如此。

    在数字化时代,对企业最直接的冲击,其实是外部环境的快速变。

    随着技术发展,信息的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效率极大提升,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客户变的更挑剔了,对产品的个性化程度要求更高了,客户有更多选择机会,信息不对称逐步消除。


     

    图片

     


    今天最好的魅力质量特性明天就成为基本质量属性了,企业就得更快的去感知和适应外部变化。

    需要建立快速、尽可能及时的反馈机制,由此数字化作为更好感知客户、提升运营效率的工具浮出水面了。

    通过传统工艺结合我们的AI技术,可以实现 工具、工艺的智能化;

    大数据+算法,可以实现决策的智能化。

    决策智能化,使得找的方向更准;

    工具智能化,使得过程的运营更加高效。

    回到质量层面,质量是符合要求,数字化的出现,其实大大的加快了,“要求“端的变化,符合要求的模式是不是也得跟着调整?

    因此,也同步催化质量管理的变革。
    质量差距通常会体现在3个方面:

    1.理解差距


    对顾客的需求缺乏理解。

    在的设计中,客户的需求准确传递到各个设计活动中,是客户期许质量形成的前提。

    这也是强调“吃透需求”的原因。

    2.设计差距


    即使全部理解了顾客的需求和感知,仍不能设计出与这种需求相一致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吃透技术”。

    不仅仅是要吃透现有技术,而且必须略微超前,吃透技术是形成客户期许质量的基础。

    3.过程差距


    由于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不能与过程目标相符合,导致的设计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这个过程的差距是所有质量差距最广泛的问题,也是最持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双五归零”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工具智能化+决策智能化,可以有助于我们提升解决质量差距的能力。

    因此,质量数字化的目的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

     

    在外部不确定性环境中,为满足客户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效能与效率

     

    2.

    质量数字化与持续改进


    从ISO9001的2015版,的要求中

     

    9.1.2顾客满意 组织应监视顾客对其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满足的程度的感受。组织应确定获取、监视和评审该信息的方法。9.1.3分析与评价 组织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当的数据和信息。

     

     

    其实明确提到了数据对质量体系改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证实。判断组织建立并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需要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

    2.评价。持续改进组织的业绩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任何一个组织回顾过去都是为了不断改进提高。

    评价可以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开发和改进组织业绩的潜能。

    质量改进的类型,通常分3类,但实际,质量部门基本绝大多数改进,都是在救火、持续改进维度。

    这类改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因此,数据分析技术运用,会使企业的持续改进措施更有效。

     

    图片

     

     

    3.

    应该如何做质量数字化?


    质量数字化,当然可以提升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与能力,但是绝对不能盲目的做质量数字化。

    遇到很多公司,连公司的问题都没搞清楚,然后指望质量大数据来帮助他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对质量数字化解决问题逻辑不理解导致的。

    不管概念如何包装,质量数字化,最终必然还是落实到,数据分析上,通过数据分析来描述、诊断、预测问题,并确认问题的解决有效性。

    数据分析流程:

     

    图片

     

    图片

     


    《孙子兵法·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像一场战役的总指挥影响着整个战役的胜败一样,数据分析的思想对于整体分析思路,甚至分析结果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质量数字化之前,对问题的精准理解和陈述,依然是无法绕过的关键环节。

    图片

    爱因斯坦说

    “精确的陈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来得重要”

     

     

     

    围绕着问题,我们来构建我们的分析架构

    对于持续改进的过程,我们通常需要回答:

    发生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

    后续可能会有什么风险?

    该采取什么措施?

    所以,我们的数据分析也应该对应4个层次

     

    图片

     


    围绕着问题方向,构建4个层次的数据指标,建立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方法,其实就是质量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很多咨询公司,把质量数字化,说成企业变革,还拔高到,组织、战略、流程各个层面维度。

    当然,从商业利益出发是可以理解的。

    但其实,这样把一个简单的事复杂化,并不利于质量数字化的推进。

    一提变革,很多人其实是反感的。在质量大数据这个概念出来前,我们质量工程师就已经在做数据分析改进了。

    质量数字化,我们依然在做同样的事,仅此而已。不会变更个概念,效果就会更好了。

    真正高度依赖数字化但缺乏数字化基因的企业,才需要提变革这个词。

    其余的能用好数据分析这个工具,就挺“数字化“了。

    4.

    避免的误区


    我认为最重要的误区是:质量管理过度数字化。

    质量管理,毕竟是管人,数字化的绝对理性和冷酷,是无法构建稳固的组织质量能力的。

    因为,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组织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人需要理性,也更需要感性。

    另外,数字化一个最大弊端就是会导致,思维的收敛化,如果每件事都能算的这么清楚,组织没有活力,哪里有创新涌现?

    任正非说: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正是管理的大智慧。

     


    图片

     


    社会前段时间讨论的,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

    也是对过度数字化管控的一种反思,质量管理以“人“为本。

    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富裕,人人过上有质量的美好生活。

    作为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数字化浪潮中,要看到历史传承,也要看到质量管理发展的一个可能的大转折点已经显现。

    下一个质量大师,可能就是你,中国的质量人!!

     

     -End-

     

    图片
    |信息来源 :质量与创新|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供的证明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 上一篇: 方之见臻选 |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 下一篇:方之见臻选 | 一切管理问题,都源于管理者的无能
  • 新版标语 友情链接: ISO9001 ISO14001 ISO14001认证 IATF16949认证 苏州ISO9001 苏州ISO140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咨询项目 | 培训计划 | 咨询流程 | 服务案例 | 管理专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交流 公司邮局 Copyright © 1997-2016 www.kcf.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方之见顾问 深圳市方之见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50036号  服务热线:4008-850-110  E-mail:kcf@kcf.com.cn